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规则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

时间:2022-11-01 浏览量:24次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在职场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有很多的投资失败的案例,而且有很多都是大型企业,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1  1、上汽折戟韩国:5亿美元买教训

  2004年,上汽花5亿美元控股双龙,在当时曾经是一件被大吹大擂的并购案。上汽将此次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但由于整合不当,双方磨合了长达4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上汽耗资5亿美元仅仅买了一个跨国并购的教训

  2、平安收购富通:冲动的惩罚

  这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3、中航油:投资期货,折戟沉沙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

  2004年底,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4、中投公司:投资黑石,资产缩水

  2007年3月才开始筹备的中投公司,在5月就斥资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参股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10%的IPO。这项交易成立的初衷旨在为中国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寻找多元化投资出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截至美国时间2008年2月12日,中投公司在黑石投资中的亏损额达12.18亿美元。

  5、中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危地马拉Jaguar项目,被欺诈3亿美元

  2007年,美国艾奕能源(Ashmore Energy International, 原安然余孽,以下简称“AEI”),主动找到中机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MNC”) 希望双方合作位于危地马拉南部比邻太平洋的奎特札尔港(Puerto Quetzal)以北25公里处的Jaguar火电厂项目。2008年双方签订协议,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AEI阴险狡诈,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抢@击、非法@拘禁、投@毒、收买@贿赂@官员等等手段),最终欺诈中方3亿美元。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2  投资失败案例之一:风光的行业,破产的结局

  十年前,当汉理一号创投基金成立时,团队前合伙人推荐了一个户外用品项目投资,该项目创始人是他上海某知名大学私募总裁班同学,2010年前后正值创业板方兴未艾,新的一波上市IPO也风起云涌,Pre-IPO投资较“吃香”。该项目(简称“K公司”)创始人表示也要两年左右去上市。

  一、看似“光鲜”的投资标的与“亮丽”的财务预测

  汉理团队经过较详细尽调,最后的投资建议书,对于户外用品行业有如下分析:

  “户外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可预见的五到十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中国户外用品行业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投资建议书P.3)

  “目前我国户外市场与欧美市场相比,规模还很小,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与收入提高的基础上,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2011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市场容量为107亿元,美国和欧洲分别为740亿元和630亿元。”(投资建议书P.4)

  公司的财务预测也相当“亮丽”:2012年、2013年与2014年三年收入分别预测达到3.7亿元、5亿元与7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3800万元、5000万元和8100万元。(注:财务预测如川剧“变脸”,预测的三年都后来落空)

  汉理一号、二号创投基金,作为跟投方,联合了一家浙江上市公司(领投方)和一家PE机构共同投资5300万元,公司以2012年预测的净利润(3800万元)为依据,估值(投后)为三亿元,占17.66%。

  作为投资交易一部分,创始人先回购早期投资人投资的3000万元,然后以三亿元估值引入新投资人,三年业绩“对赌”。看似较高增长的行业、较亮丽的财务预测以及较好性价比(不到十倍市盈率估值)的Pre-IPO投资标的,实际上后来都没有完全兑现。

  二、业绩变脸与新三板挂牌

  岂料公司业绩从2012年起就承受越来越大压力,一方面来自外部行业的变化,尤其是电商行业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公司低估了电商的威力。记得当时我还力推该公司开天猫旗舰店,自己不会运营,汉理协助“说服”宝尊(另一家汉理投资企业)接下这个案子。当时耐克天猫旗舰店也上线不久,业绩一路长红,而那家公司旗舰店运营不到一年就关门了。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

  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业绩“对赌”,公司在传统经销商领域越走越远,让经销商开始苦不堪言。从东北经销商情况恶化开始,慢慢开始影响到它的业务“母体”。其中东北一家最大经销商因为欠款一个多亿元而逼迫创始人去收购该经销商(本意是为了偿还拖欠款项,用存货抵扣),这其实给自己挖坑了。

  2012至2015年业绩均未达到与投资人的约定,2015年中公司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在挂牌前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创始人最后“勉强”同意对于业绩未达标部分按约定用股权“补偿”给投资人。

  三、董事长跑路失联,公司陷入破产重组

  2016年公司挂牌后开展一轮定增,据说与新投资人基本敲定了定增投资条件,可是,一现有投资人强行要求创始人回购退出而双方“闹翻”了,让定增计划“流产”。同时公司业务也日益困难,高管纷纷离职。2016年年中的一天,董事会收到董事长/CEO的一封信,表示他辞去董事长CEO,远走他乡,不辞而别。

  据说创始人带着妻子悄悄“失联”,带走公司几百万元现金,甚至在离开之前还向我朋友的基金借款两千多万元,用他在公司50%多股票来质押。当时公司挂牌“市值”在六亿元左右。

  创始人“失踪”后,公司开始摇摇欲坠,当地民营服装公司曾经“托管”经营两年,不见起色,最后走上法院破产清算之路,又差不多奄奄一息走了两年,法院破产清算流程在2019年才初步告一段落。

  四、教训与反思

  汉理一、二号创投基金在此项目上投资不仅“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从2012年至2019年在项目管理上所耗费时间、精力与付出,细想一下,教训颇多,主要有四点:

  (1)行业巨变

  户外用品虽然是个新兴成长性较好的行业,但团队低估了电商对传统服装用品行业的冲击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秉承传统零售(线下为主)的商业模式已输给了“趋势”,好比是“泰坦尼克号”,总体在往下走。

  (2)对创始人的判断有误

  汉理团队对创始人的判断出现重大“偏差”,甚至他的诚信与品德在他“跑路”“失联”后就暴露无遗。这是迄今汉理投资的仅有一个项目创始人主动“跑路”,想想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一旦公司创始人离开,公司摇摇欲坠便是常态。

  另外,我们在2012年投资该项目时,早期投资人愿意提前百分之百被“回购”退出,其实是一个强力信号,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that new investors may not know of)。我们在另一个项目中也发生过,虽然我们团队去做尽调时想撤的投资人都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他们要“撤”肯定是有“难言的苦衷”。

  (3)内部团队建设,代理人的“陷阱”

  当时汉理项目投资团队的三个成员都早已不在汉理,我们内部戏称很多VC/PE从业者实际上是基金内部的“FA”,项目推荐成功投资后他们就有“投成奖”和Carry分,投资失败了(往往5年、8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知道),他们当初投资的要么早已离职了,要么还在的话也不承担实际风险与损失(由GP大股东承担)。之后,我们在项目跟投上有所设置与要求,近几年我们对团队核心成员都有“跟投”+“入股”的设计,如何做到把责、权、利统一起来,避免“代理人”陷阱。

  (4)领投方与合投方相当重要

  项目投资时公司与投资人往往都信心百倍,但业务经营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各种困难与问题时股东们之间(尤其是领投方“带头”作用)就相当重要。投资界里“称职”的领投方其实不多,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更稀缺的是在公司经营低谷期能“扛住”并率领团队走出低谷、有责任担当、有格局胸怀的创始人。

  最后,VC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说出自己的投资失败案例”既是自勉,也是与同行的共勉。从失败中寻找成功之因,从挫折中找寻前行的新动力。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3  价值投资失败案例分析——东阿阿胶

  看到雪球上很多大V都经常分析自己价值投资的成功案例,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但分析自己失败案例的,还真的很少见。

  我和大多数学习价值投资的初学者一样,刚开始摸索价值投资理念,都是围绕PE,PB,毛利率,净利率还有净资产收益率等等数据,来对一家企业进行判断,是否值得买入。但毕竟只习得皮毛,很多时候往往会落入价值陷阱而不自知。这篇文章,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个投资失败案例(很明显不能称为价值投资了),一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反面教材,二来也是警示自己,未来选股必须慎之又慎。

  这个案例就是题目中所说的'东阿阿胶。也是雪球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司,由于我个人比较偏爱中医药和消费类股票,所以,在学习价值投资的第一支股票,我就买了东阿阿胶,当然,另外还买了济川药业,这支股票我暂且不说,今天单说说东阿阿胶。$东阿阿胶(SZ000423)$

  我是2018年4月买入的东阿阿胶,当时东阿阿胶价格在57元左右,PE大概17,、18倍的样子,当时如果从仅财务报表上几个数据来看,东阿阿胶的品质是不错的,比如毛利率在60%以上,roe在20%以上,而且是连续多年,PE也不贵,我觉得起码是合理的,甚至有点低估的,但由于我当时对于报表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所以,这些所谓的靓丽数据,让我掉入了陷阱中。此后的近两年时间,东阿阿胶一路下跌,最低下探到30元以下。

  由于我是重仓,所以,这只股票最终让我的一个账户的本金损失48%(本人共有三个股票账户),可谓一个大失败。但对于我个人,却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它时刻提醒我,选股的重要性。

投资失败的企业案例

  那么,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一、不能简单地用PE、PB来给企业估值

  我在前期的文章里也说过这个问题,PE只是我们对一家企业进行估值的一个参考数据,这一数据有时候是具有欺骗性的,我们切不可简单粗暴的依靠它来决定我们的投资。最为保守和安全的估值方法依然是“自由现金流”估值法,而在我学习价值投资初期,简单用PE给东阿阿胶估值,吃了一个大亏。

  二、注意企业财务数据中的几个关键数据,这是你排除企业的法宝。

  价值投资者其实都知道,选择优质标的的几个数据,ROE、毛利率、净利率、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等等。初学价值投资,这些数据帮助过我,但也会让我落入价值投资陷阱。很多时候,我们要看的数据,不是静态的,而是要看长期的动态数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东阿阿胶的两个数据。

  一个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净利润的比率。东阿阿胶秦总是2006年,任职东阿阿胶的,而东阿阿胶的“价值回归”(提价)战略,也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随着东阿阿胶的不断提价,这一比率在不断下降,2008年一季报,这一比率首次为负:—57.2%,而从11年开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东阿阿胶,在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净利润的比率这一数据基本都为负数,而到了年报,这一数据又恢复为正,当然,数据也并不好看,最高也才打到85%左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的运行模式是,前三个季度,都是赊销,也就是先把商品给经销商,然后到年底了,经销商再把货款给企业。

  而随着企业产品的不断涨价,赊销的比例也不断提升,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东阿阿胶,已经不好卖了,而这一情况,在2006年以前是没有出现的,企业的这一数据比较健康。

  所以,一个消费类企业(我个人把东阿阿胶定义为消费类企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这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减弱,护城河在被不断侵蚀,而这背后,是企业对产品盲目提价造成的。如果,这一数据还不足以让你排除它,那么下面这张图将会让你彻底看清企业的现状。

  自由现金流量是我们估值的最为科学的一种工具,也是我们判断一家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依据,从上图(该数据的自由现金流量=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期末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企业前三季度的自由现金流,基本为负,而且该曲线持续下行,说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而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长。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2011年以后,东阿阿胶应收账款的增长情况。

  我记得一位大V说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帮助你排除企业的。我觉得说的很对,仅仅这两个数据,就可以让我排除东阿阿胶了。可惜,在18年,我对价值投资理解还不深刻,很多东西停留在表面,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至少,我不会犯两年前的错误了。

  三、那么,30元的东阿阿胶有投资价值吗?

  目前,东阿阿胶的股价来到30元附近,目前的价位,东阿阿胶具备投资价值吗?我的答案是不确定,这取决于东阿阿胶去库存的速度和未来企业能否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目前东阿阿胶块的售价,它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即使它是阿胶第一品牌,福胶已经对它构成了实质性威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公司的近两年不断推出新品看出,管理层非常焦虑。

  阿胶的细分行业属性,注定了阿胶(补血类保健品)增长空间有限,而原本的提价优势,又被企业滥用而导致失效。

  我个人非常希望,新管理层能够对东阿阿胶进行一系列改革,最终实现重新增长,但目前来看,困难重重,前途非常不确定。而从整体估值来看,200亿的东阿阿胶贵不贵?或者便宜不便宜呢?

  我觉得不管它贵还是便宜,我更关注的是投资的确定性。投资的确定性在我看来是价值投资最为关键的一把钥匙。不确定就不投!

  因此,目前来看,东阿阿胶仍然没有进入我的系统。希望将来有机会!